专家团队介绍

George Lawrence 教授
George Lawrence是美国AOR(Applied Optics Research)公司的总裁,是GLAD软件的创始人。他作为一个物理光学建模的领导性研究员20多年,并且作为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的副教授讲授Lens Design和光学建模课程。他在1980年获得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光学博士学位。
Frank Wyrowski 教授

Frank Wyrowski是耶拿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同时也是应用计算光学小组负责人。1999年,共同创立了LightTrans公司,并于2014年创立了Wyrowski Photonics公司。2022年共同创立了北京罗迅科技有限公司。他是现代光学建模和设计软件开发的先驱。在研究和开发尽可能准确及快速的光学建模软件中一直走在前沿。光学软件需要提供诸多的建模技术,从几何光学到物理光学,以及连接它们的平台。基于这些理念构成了VirtualLab核心技术,而该技术正集成到VirtualLab Fusion中。将可互操作的建模技术应用到软件的想法使得VirtualLab Fusion软件能更好地处理当今光学及光子学多样的建模和设计任务,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VirtualLab Fusion软件用户从中受益。

Frank Wyrowski教授在1988年获得德国埃森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 Digital Signal Encoding in Opt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2 年,获得埃森大学 Dr. habil,发表论文 Diffractive Optics on the Base of Scalar Diffraction Theory。后就职于荷兰埃因霍温飞利浦公司,从事激光材料加工。1994 年,担任柏林光学研究所全息及衍射光学主任。1996 年,任命为德国耶拿大学技术物理教授。Frank Wyrowski 教授发表论文 100 余篇,涉及光学建模与设计、衍射光学、全息学、信息处理、半色调。同时也是Diffractive Optics for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一书的主编 (与 J.Turunen 合作)。2004 年,被吸纳为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2003-2005 期间担任该学会理事会理事。2013 年受邀成为中科院访问学者,同时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Christopher Andrew Clark 总监
Essential Macleod软件的开发者之一,现担任美国Thin Film Center公司的研发总监。毕业于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电子工程系,注册工程师。Chris Clark曾在布赖顿技术学院担任讲师职务,在各种系统(从雷达探测到光学检验)的计算机和软件开发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于1993年加入Thin Film Center。他主要负责Essential Macleod软件的开发工作。已在光学薄膜类的期刊上发表超过20篇论文。
Ernst-Bernhard Kley 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是微米和纳米光学元件以及它的应用。他推动了蚀刻技术,光电子束光刻技术,特别是电子束和灰色色调光刻的结合。目前,他是耶拿大学弗里德里希 - 席勒应用物理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of 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y Jena)的微纳光学集团主管。该组织对不同电子束系统的研究有着长期经验,并以此广为人知。
Dr. Ernst-Bernhard Kley是100多篇科学论文的作者和共同作者,并参与组织了一些会议。从90年开始,他是30多个欧洲和国家项目的合作伙伴,并与多家国际合作伙伴合作。
Christian Hellmann 首席执行官
Christian Hellmann(1983年生于德国梅泽堡),大学就读于联合教育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2005年毕业,毕业论文为优化算法。在攻读双学位期间就职于Robert Bosch GmbH Reutlingen公司,该公司为汽车技术创新企业。
Christian Hellmann于2006年正式加入LightTrans GmbH,LightTrans公司在过去10年间一直致力于光学模拟和设计软件VirtualLab™的研发。2005/06的重新设计使得VirtualLab™成为市面上第一款场追迹软件。Christian Hellmann 自从2006年加入公司起即是VirtualLab™软件的主要研发者之一。其扎实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对于VirtualLab™软件的并行算法和高效的内存管理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其研究领域包括场追迹和光学设计方法,尤其擅长于照明领域。开发了超短脉冲模拟的高效的算法以及设计和微型光学系统的LED成形的仿真方法。除了技术方面的贡献,也从事设计了VirtualLab™软件易于使用和舒适的用户界面。
2011年,ChristianHellmann担任LightTrans公司副总裁一职至今。近期一直从事于照明系统的模拟设计的有效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此外,还与他人合作发表了系列关于程序和研究的论文。
Konrad Altmann 教授
Konrad Altmann教授是LAS-CAD GmbH公司的总裁,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旨在集成不同的仿真工具,分析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PSSL)中的多物理相互作用,LASCAD程序为激光工程师提供了定量了解这些激光系统中复杂效应的能力。Konrad Altmann在计算物理,特别是光学领域拥有超过35年的相关经验。他在分子物理、传播工程和激光技术方面发表了超过25篇科学出版物,并申请了超过25项专利,其中11项已获授权。1977年至1991年,他为慕尼黑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 AG公司的气动高能激光器项目开发了一个模拟程序。他还编写了模拟激光束在大气中传播的程序。2014年,他成为中国科学院DPSSL国家工程中心副教授。请在《2000-2014年世界名人录》或《2001-2014年科学与工程名人录》中找到Konrad Altmann的传记简介。
康果果 博士
分别于2003、2008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4月-2011年5月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做博士后,期间前往东芬兰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2011年6月入职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任讲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纳米光学、全息光学。
近年来,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和《Optics Letters》等国际物理、光学类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公开专利2项。
入选2012年度“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获得2012年度仪器仪表学会“金国藩青年学子奖学金”。
黄忠伟 教授
黄忠伟博士1978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随后负笈美国,先后于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工业工程硕士,以及电机暨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并于1990年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电机暨计算机工成博士学位,主修电磁波绕射。其后短期任职于美国Vetronics公司担任软件设计工程师,主要任务为设计猫犬科动物心电图诊断程序。1991年始任职台湾科技大学电子系廿余年至今,目前为电子工程系专任教授,光电工程研究所合聘教授,并兼任色彩照明科技研究所所长。任职台湾科技大学期间,除教授光电相关专业课程达数十门,指导博硕士班学生毕业共80余人,与产业界关系密切,执行多项大型产学计划。其专长领域涵盖:成像与非成像光学模拟设计、照明设计、背光板设计、绕射组件光学、应用光电系统设计、自然导光系统与光学模拟分析、图像处理,光讯号处理、光通讯、光传感器、人因工程等等。近年研究发展重点在于自然光照明,在此项重点项目上已经发表近百篇的期刊及研讨会论文(主要为SCI 期刊及研讨会论文),目前担任国际SCI学术期刊Energy, Appied Optics, Opt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Display Technology审查委员,出版书籍6本,所申请与获得之专利件数达卅余项,智财权利区域包含台湾、中国大陆、日本、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地区。黄博士近年更积极参与欧盟计划(EU FP-7),为两项欧盟计划分项主持人,包含有: 1. CETIEB (10国参与) (2011.10~2014.09) 2. EcoShopping (13国参与) (2013.10~2017.05)。此二欧盟计划的目标,在结合跨国环境能源专家,进行光应用于能源环境的优化。
李正中 教授
李正中博士1983年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 Optical Sciences Center,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专长为薄膜光学、真空技术、薄膜制镀及测试、干涉光学、光学工程、光学薄膜与色彩显示等。从事高等教育三十余年,培育硕士生及博士生共约200位。发表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论文500篇以上,为美国光学学会Fellow及国际光学工程会Fellow,曾经担任国际光学工程会Fellow遴选委员会委员,国际光学工程会Fellow遴选委员会主席,国际数种重要会议学术委员会之委员, 21种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审查员。着有中英文专书,其中之一的中文书“薄膜光学与镀膜技术” 于1999年出版,2012 年第7 版,该书于2002年被翻译成日文“光学薄膜と成膜技术”,2008年第四刷。近三十年来曾担任美国、日本及台湾数十家薄膜技术顾问,辅导数十家公司产业升级,技术移转数家公司,曾为其任职学校以外之产业界、研究单位及其他学校开授二至三天的短期培训课程68次。
姚多舜 老师
196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同年分配入伍到当时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所工作,1965年集体转业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零五研究所。担任过科研开发处处长,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1968年参加研制的某军品指挥镜项目及1970年任编辑组副组长兼(下册)组长参加编制的《光学仪器设计手册》,两项目均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至2003年先后参加研制的多项军品项目,任项目组长,主任设计师,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不同奖项。1986年成功编制《双优选阻尼最小二乘法光学设计软件包》,1993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84年在〈光学学报〉上发表的《光学自动设计双优选阻尼最小二乘法》一文在国外引起一定反响,得到了著名英国帝国大学认可,该校用此优化方法编写的光学设计程序,收入到英国帝国大学程序库(Imperial College Version 15 lens design program)。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编写并不断完善了OCAD光学设计程序。该程序可适应我国光学行业各项相关技术标准,包含一些典型光学系统特别是各类变焦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自动设计,还可自动绘制光学系统图、棱镜图以及各类光学零件图纸,具有较强的自动绘图功能。担任项目组长及主任设计师参加研制的两个项目分别参加了国庆50周年和60周年首都阅兵。1999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建国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装备工作先进个人。
谭小地 教授
1984年获山东大学理学学士,1990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2001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2012年获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光学理论教学、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在光学信息处理、光信息存储、光学信息显示和光学测量等领域有着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研究方向为信息光学,主要内容包括:波动光学、光学全息、光学测量、图像处理、图像加密、光学信息处理、光子晶体、液晶显示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以及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控制等。
曾在日本Sony公司任高级技术分析师(Senior Technology Analyst)、主任研究员(Distinguished Engineer)、光学技术经理(Optical Technology Manager),主持过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工作。担任面向全公司职员的“光电子学基础及应用”课程的教师。曾在日本Optware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主持开发过新型全息式存储光盘技术。为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以及国际学术会议的组委会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索尼核心装置开发本部部门长赏1次。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特约论文和报告18篇)、合作著书1本、已公开专利9项。 社会兼职: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引智项目评审专家。
刘书钢 教授
1980年西安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中科院光电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0-2010年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博士后、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85-1996年黑龙江大学副教授,2010年6月作为人才引进聘为黑龙江大学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7年12月开始任北京中龙益诚科技公司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光学教学、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在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光学测量等领域有着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 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AFM成像技术、 SPR生物显微成像、矢量偏振光的应用研究、多轴笼式光学调整架系统。 在教学研究方面提出了“实验教学走入本科课堂和教学中的看球理论”,并且与讯技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提出了虚实结合的理念,即使用VirtualLab模拟实验系统(虚),使用多轴笼式结构搭建实际的实验系统(实),在探索过程中得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认可和好评。
吴新民博士 合肥翰视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吴新民博士,1987年武汉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获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7-2001年解放军测绘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 奖二项。2002-2017年先后在讯技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影来登(上海)显示技术公司、柯惠医疗(中国)技术中心、亿思达科技集团、成都成亿光电等公司从事光学软件、DLP投影系统和医疗器械、激光显示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7年5月开始任合肥翰视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从事激光新型显示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长期从事光学教学、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在投影光学系统、投影成像系统、光学测量等领域有着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 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注: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关于我们About 

服务项目 Services 

联系我们 Contact 

产品专区
专家团队
课程培训
黉论网校
专业书籍
讯技风采
技术咨询
扫一扫,关注讯技光电的微信订阅号!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光明大道与科裕路交汇处尚智科园1栋
1B座1503室  
座机:0755-21061385                                         传真:0755-21061337
邮箱:sales@infotek.com.cn(业务) / support@infotek.com.cn(技术)
关注讯技光电
关注黉论网校
沪ICP备10008742号-1